2007年8月3日 星期五

身經三合院有感















↑保存歷史記憶的三合院

身處異地,尤其是許多層面與家鄉王功迥然不同的,在台灣首要都市─台北市求學,兩地差異感受深刻。如此揭序並不是悄然隱藏台北本位主義的觀點,來做文化上與自然上的比較,而是在客觀事實上,生活於資源、位置、人力資本等構成都明顯不同的兩地,年輕學子或人口外移的異鄉客,經常面臨「適應」的問題。

小小村莊與大大城市的對照,也許有研究上「生態謬誤」(ecological fallacy)的考量,但單純聚焦生活經驗上體會是相當有趣的。

其中建築(住宅等)就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差異。在現代化、商業化的現代台北市,放眼望去盡是一棟棟四四方方的「平整」大樓,就算是高價豪宅可能在門庭加上幾根巨聳大理石柱,但仍不脫如此單調的四面平整模式。或許有人論以地價、物價限制了建設,但除了漢德民生大樓台新金控總部大樓等外,多數商業大樓亦是如此。在都市發展的過程中,許多頗具特色的建築都被拆除了(目前寶藏嚴也岌岌可危),同時也拆除了它們代表的生活態度與歷史痕跡,獨留記憶在腦海中憑弔。所以走在台北每棟建築的城市裡,在規律的建築秩序下,我愈感人心疏離。

假日返鄉,我喜歡四處逛逛走走。因為看看這些幾十年的宅第安詳的佇立,心中就會有一股溫暖的感受─時過境遷,這些建築隨著王功的發展, 仍然不改其風貌,或許因為風吹雨打而添增歲月痕跡,但是它們的具體存在卻也代表了拾掇即是的珍貴回憶與文化資產:童年裡我在房前跳房子、打彈珠的趣味等等,隨著年紀增長與建築本身有不同的連結,這是一種人與物之間和諧相處的態度。慶幸家鄉王功不因為產業發展而破壞了這些文化資產。

2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我有一個粗糙的點子:

用現代的先進建材

來構築像鄉村般的社區聚落


舒適,但不疏離

匿名 提到...

我每次回家也喜歡四處走走
看看家鄉人 事 物 的改變
與你不同的是
總多了一份人事更迭的感觸

這篇寫的真的很棒︿︿